辣妈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22 01: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要知道,注意的发生是受大脑控制的。
  大脑皮层有个规律,当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受到外界刺激形成兴奋区域时,周围的区域或多或少地受到抑制而处于相对不兴奋的状态。
  这样,如果你由于外界环境中声、色、味等感觉传来的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兴奋区域,兴奋不会均匀地沿着整个皮层扩散开来,而只是局限在这个区域之内。
  而且,如果这个兴奋区域的兴奋作用越强,其他区域由于多少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与这些区域相关的刺激物,就不能引起平时所能引起的反应,从而处在不被注意的状态。
  但是,这个兴奋中心不会长时间地保持在大脑皮层的一个部位,而是不断地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于是原来处于优势的区域过一段时间便转为处于抑制状态,而原来处于抑制状态的区域则进入兴奋状态,从而出现了新的优势兴奋中心。大脑皮层这种优势兴奋中心的转换,体现在外界,则是注意的转移。
  在课堂上出现的“走神”便是由于注意的转移而导致的。
  学生走神是由于受到其他刺激如课堂外的谈笑声、比较有趣的画册等外部事物,或者是由于口渴、饥饿、疼痛等内部刺激造成大脑皮层兴奋中心由课堂内容向其他事物的转移,减弱或抑制了原来注意教师讲课内容的兴奋中心,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授课以外更能引起自己好奇心和兴趣的地方,因而造成“人在曹营心在汉”,即所谓“走神”。
  要保证注意力的集中,避免走神,应该树立起对读书的严谨态度。
  有些人老是埋怨自己不能集中精神去读书,一不注意就分心走神,因而读书总是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而又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有些人甚至还想着找些灵丹妙药来医治自己的不良习惯。
  其实走神或注意力不能集中并不是一种生理疾病,而只是一种心理品质的缺陷,是一种心理缺乏定性和意志的表现,因而要想改掉不能全神贯注读书的习惯,必须注意去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心,这样就可以逐渐改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读书习惯。
  对此问题,有三点建议。

一、排除干扰刺激

  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这样可免于牵东挂西不能专心。如有事要做,应从简易者做起,而后再做较难者,最后再做容易的。这样能够维持工作动机,不致因时间而影响工作效率。
  在实际进行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简化随身携带的东西,除必需物之外,不带其他东西。
  2.在家读书时,使房间简洁,少摆桌面陈设,使自己的眼睛注意不到书本之外的东西。http://www.txzxr.com
  3.改变读书环境,不与干扰刺激接触。

二、多重感官并用

  并用多重感官能加强心智活动。读书时眼、心、手三到应该并重,只用眼、心容易使人疲劳,加上手有助于心智思考。
  手到有两种方法,一是要记笔记,二是要点划线。因为手到的两种方法均需重组读者的意见,因而需要你主动思考,避免被动接受。

三、善用心向作用的原理

  由于心向能加深你的注意,所以,在读书前和读书时要善于运用。
  运用心向作角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古人所说的“于不疑处有疑”的方法,二是读书之前先有目的方法,因为你按预定的目的在查找资料,自然比较容易保持注意。
  你经常会看到有些人读书动机很强,很想把书读好,可却不得要领,不懂方法,徒劳无益,而且很可能会使原有的读书动机受到挫折。
  有些人虽然极想用功读书,可却摆脱不了自己的不良读书习惯,结果却显得力不从心。
  要知道,读书的首要条件是:爱书接近书,不怕书且不逃避书。否则,任何读书理论、读书方法也只能是空谈。
  可是,现在却有许多人不但不爱读书,而且还临书恐惧、望书生畏。
  只要有临书恐惧的心理存在,人与书之间就永远不可能形成亲密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临书恐惧现象?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本来人不会对书有恐惧反应,因为书属于中性刺激,不会伤害人。
  但是,那些读书无功而又屡受惩罚而受到羞辱的人感到痛苦后,痛苦反应就与书的刺激发生了联结作用。
  例如:读书这种中性刺激并不可怕,但是却与另一种厌恶刺激(惩罚)同时出现,才引起了恐惧的反应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制约学习。
  例如:幼儿在两三岁时就喜欢看书,这是因为书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机。
  由于好奇心,小孩子不但喜爱翻书,而且从幼儿园开始直到小学,幼儿对认字、绘画、手工、唱歌等与读书有关的活动,均乐此不疲,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从读书活动中满足好奇心。
  但是,人们从小学高年级至中学阶段,读书的心理改变了。为什么会改变?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由自由读书变为限制读书
  学校和家长只让孩子们读某些固定的书,不许读与学习无关的书。从自由主义读书变成了功利主义读书的结果,就使读书变成了工作,成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读书自然毫无乐趣可言。
  第二,在读书活动中,受到某些人的逼迫威胁
  读书本来是乘兴而读、兴尽而止的事。但是,由于教育上总采取竞争的方式,使孩子们读书时压力很大,因为有竞争,就有失败,就有成功。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却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成功需加倍的努力,但“加倍努力”却是件非常艰苦的事。而失败则要受到惩罚,惩罚会使人痛苦。江苏“壹家电”家电服务平台 - 江苏地区唯一的家电行业服务平台 www.1jiadian.com
  因此,学校为了使你趋奖避罚而努力读书,惯用成者奖励、败者惩罚的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为多数人有以下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为受奖励而读书,得不到奖励;为避惩罚而读书,避不开惩罚。结果就在一种不得不读、不能不读的情况下读书,自然会临书恐惧了。
  那么,如何才能去除临书恐惧的心理瓶颈呢?
  临书恐惧的心理在理论上容易解决,但是,实行起来却很困难。要知道,临书恐惧症是“学习”导致的后果,是读书活动与痛苦感受相联系形成的制约学习。
  也就是说,痛苦感受虽不是由读书活动直接引起的,但你体验到的却是读书活动,在制约学习的过程中,读书活动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也可以安排情景,用奖励代替惩罚,行之既久,即能改变人与书之间的关系。
  此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心理学上称之为“淡化法”或“行为改变术”。
  你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接近书就奖励(接近书会为你带来愉快)。
  2.读书就奖励(读书会为你带来愉快)。
  3.只要成绩稍有进步就奖励(稍有进步会为你带来愉快)。
  以上做法的目的,就是使你只重视正面行为,即接近避书而不读书。
  只要连续做下去,循序渐进,与读书活动相伴的是愉快的奖励,而非痛苦的惩罚。久而久之,你就不会望书生畏了。
  但问题是,此种理论在升学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是否具有实用价值?
  因为,升学有客观的“录取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学子,即使有了进步也得不到奖励。因此,你对读书的成绩抱着期望。
  现在,如果要你改变态度,只奖不罚,你是否能做到呢?你是否会产生预期的感觉呢?
  所谓的奖或惩都不能只从施与者去看,而是应从接受者的感受去看。
  如果期望此法行之有效,你可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点,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现有情况,分析出你为什么怕读书,什么时候会感到读书恐惧?读什么书时会感到恐惧?了解你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第二点,降低期望的标准,把你的抱负列在能达到的地步。譬如说读古文时发现每页大概有20几个生字,你想在两星期内减为每页只有5个生字左右,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想在读完200页后把生字减少到10几个,就比较可行。
  第三点,改进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并欣赏自己的进步。如此,持之以恒,在主观上读书失败的痛苦就会减少,并会愉快地感受到成果的增加,临书恐惧的心理也会逐渐消除。
来源于:http://www.xuexi.biz/fangfa/201002/16292.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辣妈网

GMT+8, 2025-1-9 07:59 , Processed in 0.1372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www.lama001.com ( 粤ICP备15023800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