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里是北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1 12:0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铭三 /文

  一个人在公主坟迷了路,跟正坐在马路牙子上打扑克的老头打听道,“大爷,劳您驾,北京怎么走哇?”

  老大爷说“不客气您哪,打这往东,甭拐弯,一直走,走个三四站,进了复兴门就是北京了。”

  乍来北京的外地人,一定会感到奇怪,难道公主坟不算北京吗?站在北京打听北京怎么走,真新鲜。

  门清的人都知道,这问路的和指路的,一准都是老北京人,因为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概念,与新北京人对北京的概念是不同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北京人心目中的北京,就是城墙以里的这块地方,出了城就不算北京了。您要问“不算北京算什么?”他会告诉您“算郊区呀!”“郊区不也是北京吗?”“郊区怎么能算北京呢?北京是北京,郊区是郊区,两码事您哪。”

  您是不是越听越糊涂?那是您没闹明白老北京人的思维逻辑。

  过去,北京有城墙,城墙是城乡的分界线,城墙以里一片民居,城墙以外一片庄稼地。城门是城乡的交界点,城门上方是城门楼,城门下方是城门洞,城门洞里有两扇大门,还有一道千斤闸。白天城门大开,畅通无阻,晚上城门关闭,城里的出不去,城外的进不来,如果有敌军攻城,连千斤闸都要放下来。

  远道而来,赶到城门的时候,门已经关闭了怎么办?每个城门在护城河外50米的道路两旁,都有一些大车店、鸡毛店、小饭铺,供来往行人过夜,这块地方叫“关厢”,是城乡的结合部。

  50年代初期,第一次制定的北京市建设规划,保留北京的文化古城原貌,在北京的西面建设以芦沟桥为中心的新北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规划遗憾地没有完全实行。

  50年代中期,北京的建设目标从“摘掉消费城市帽子”发展到“自给自足的全国第一大城市”,于是,第一步就是把史称“外八县”的通县、昌平县、顺义县、密云县、延庆县、平谷县、大兴县、房山县,从河北省划归北京市,成为北京的远郊区。后来,顺义县分出来一个怀柔县,房山县分出来一个燕山区,再后来,通县又改称为通州区。

  第二步,就是在北京的城区和郊区,建立了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工厂,其中有北京市属的,也有中央各部所属的,资金由中央统一拨给,技术人员由中央从上海、天津、东北等工业基地调来,“全国支援北京”就是技术力量的支援。由此形成了北京人口急剧膨胀的第一次高峰,一直持续到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大压缩。

  60年代中至80年代初,北京又建起了燕山石化、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卷烟厂等,又有许多外地人调入北京。从北京走出去的知识青年回京后惊呼“我们走了那么多,北京不见人少,反倒更多了,哪儿都乌泱乌泱的,这些人都哪儿来的!”随着知青返城、支援三线的返京、迁三线的单位回迁、落实政策的回京,北京城的人口再度膨胀起来。

  至此,北京已经完成了“自给自足”,工业体系已经齐全,郊区的粮菜供给城市,80年代后期,又打破了城乡的平衡,再加上土地开发,北京又开始吃全国了。

  文革期间修地铁,拆掉了城墙,又接着修三环、四环、五环,北京城已经没有了边界,但是,在老北京人的意识中,仍然顽固地保留着“城里”的概念。

  北京在发展中逐渐地失去了自我,天安门广场几乎成了天安门盆地,北京特有的胡同,成了贫民窟的同义词,四合院陆续被混凝土森林替代,北京越来越少了吸引人的魅力,大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了。
2#
发表于 2007-11-5 20:50:2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不错
3#
发表于 2008-2-17 01:03:22 | 只看该作者
没听说过有燕山区啊?ma:ma44
4#
发表于 2008-2-17 09:41:36 | 只看该作者
燕山区
燕山区位于北京市西南郊房山区境内。现为燕山办事处管辖。

燕山地区原为房山县的一部分,地处燕山山脉西山东南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丘陵约各占一半,面积37.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十万。

燕山现有地域范围,原为房山县城管公社和周口店公社的部分辖区。燕化公司建厂后,随着燕山居民区的建成和市政、商贸、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为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实施企政分开,1974年6月26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石油化工区办事处成立。石油化工区办事处主要管理燕山地方行政工作及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教育等事业,由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兼管领导。

1980年10月,经北京市和国务院批准,北京燕山区正式成立。人称北京最小的区。

1987年6月,燕山区与房山县实施“两撤一建”,燕山区和房山县合并后成立房山区。至此,燕山地区改由房山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房山区燕山办事处管辖。

现有街道四个:东风街道、向阳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

向阳街道于1975年6月28日成立,是燕山最早的街道。

东风街道于1976年7月29日成立,为管辖面积最大的街道,但多为无人山区。

迎风街道于1983年9月成立,为燕山实际最大的街道,为燕山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星城街道于1996年3月14日成立,位于燕山区外,房山南梨园村附近,为远离工业区的新兴住宅区。

栗园街道于1976年4月2日成立,但因多为工业区,不适于人居住,大多搬迁星城。21世纪初期撤销,划归向阳街道。同时它也是燕山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燕化公司的大部分厂房都设在栗园街道境内。

另外由于燕山原为区县一级,虽然区政已撤销,但区级非行政部门仍保留至今,如公安分局、武警消防支队、地税局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辣妈网

GMT+8, 2024-12-23 07:50 , Processed in 0.0526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www.lama001.com ( 粤ICP备15023800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