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种不同的北京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1 12: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铭三 /文

  京,在古语中是“大城市”的意思,北京,就是“北方的大城市”,因此在对“北京人”的研究中,往往把北京市的农村人排除在外,在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第一,在皇朝时代,行政上没有北京市的概念,朝官不理民政,北京城里的民间事务,东半城归大兴管,西半城归宛平管,北京只是个政治中心,农村自然不在中心之内;第二,在长期的历史中,北京城的风云变幻对周边的农村影响不大,农村人与城里人基本没有人事和人际的纠葛,农村人和城里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村与城市发生关联,是解放以后的事;农民与居民融合,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清朝初期,多尔衮把明朝的北京人赶到了河南开封一带,北京城只准八旗居住,因此,旗人——包括满族、蒙古族、东北的汉族——成为清朝的第一批北京人。

  康熙主政以后,接受汉文化,力主加强与汉人的沟通,并开始在北京建外城,允许汉人在外城居住。外城只建成了南面,就由于种种原因停建了,东西南三面没有建成,使北京城从规划的“回”,变成了现实的“凸”。

  由于北京特殊的首都地位,三年举行一次进士会考,全国各地的举子,就在宣武门外建起了许多同乡会馆,作为“进京老乡接待站”,形成了“宣南地区”的一度繁华。从河北、山东、山西进京做生意的富人,和进京谋生的穷人,大部分住进崇文门外。后来,内城开发了,允许汉人入住了,北京城逐渐成了旗汉杂居的城市。至少在乾隆朝,刘墉已经在东城的驴市胡同建府,后因名称不雅,更名为“礼士胡同”,而同朝纪晓岚仍然居住在宣武门外。

  进了北京的非旗人——主要是汉民和回民——经过几代以后,也逐渐地变为北京人。

  研究“北京”的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把“三代出生在北京”作为“北京人”的一项标准呢?这是因为北京人是个不断接纳、消化、融合外地人的群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文环境影响一方人,外地人从接受、磨合到转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第一代人进北京以后,无论是口音还是生活习惯,都浓厚地带有原籍的特点,而且他们也往往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两个老头刚刚结识,往往会互相问候“您是哪的人?什么时候来的北京?”

  第二代人虽然出生在北京,但在父母及其乡亲圈里,仍然延续着许多原籍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受家庭的影响还很深,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愿意与同样是外地进京的第二代往来,心中总有个抹不掉的影响——我们家是××的。

  中国的传统是爷爷奶奶带孙子,第三代的童年仍然是在第一代陈谷子烂芝麻的回顾中,建立了一个模糊的“故乡”——村前一条小河,屋后有一片果木园——一幅农家乐的美景。

  进京外地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是外地人向北京人转变的过渡代,身上既有北京人的特点,又有原籍特点的遗留,因此可以称为“准北京人”。

  第四代离开原籍已经久远,与原籍的远亲已经没有了来往,原籍变成了祖籍,连个具体的印象都建立不起来,只有个模糊的概念而已,他们已没有返乡看看的欲望,那里和其它地方一样,是个没有亲情和乡情的陌生之地。他们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与北京人完全融合,在他们的身上根本就找不到原籍的影子,这时,他们就真正成为北京人了。

  新北京,虽然在60年代就停建了,但西郊已建起了许多军队大院,东郊建起了一片工厂大院,北郊建起了一些部委机关大院,大院里居住的大部分是外地人,他们虽然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也与北京人有些许融合,但他们往往是自成体系,主要是大院内部各地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这些人可以称之为“新北京人”。

  这里要说明的是,把居住在北京的人区分成外地人,北京人、准北京人、新北京人,是为了研究北京人的文化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只要你把家安在了北京,你就可以说你是北京人了,谁反对也无效;如果你坚持说你是原籍的人,谁也不能强迫你必须说是北京人。

  因为事实上,北京人与外地人从来都相安无事,各过各的日子,并且在不断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融合,所以,北京人的特点也在不断地改变。北京就是在不断接纳外地人,吸收外地人的优点向前发展,北京话也是这样,现在的北京话与50年代的北京话已经有很大差别了。
2#
发表于 2007-11-5 20:52:17 | 只看该作者
恩,对北京是有研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辣妈网

GMT+8, 2024-12-23 06:55 , Processed in 0.0516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www.lama001.com ( 粤ICP备15023800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