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y 发表于 2008-11-21 09:52:45

准妈妈请密切注意怀孕期间的皮肤变化

怀孕后,准妈妈的皮肤会有一些变化.有的人说变好了,有的人说变敏感了.我以前的皮肤几乎不会过敏,敏感可怀了宝宝后,皮肤上时常会作怪.特别是怀孕5\6个月时,当时正好是秋季,我浑身都痒.因为看过关于胆汁郁积症的资料,所以立即就上了医院.查了肝功能和胆汁酸,指标都正常,我才转入妇保皮肤科看.配了一些中成药涂涂后,才开始慢慢好起来.要知道半夜里痒起来时,要本睡不着,身上都被我抓的一条条,怀孕时本来睡眠就不好.当时真是痛苦啊.问了医生为什么会这样,医生说和季节有一定关系,再加上怀孕后体内激素变化^^^^^^^

下面几篇文章,准妈妈可以看看,当时因为这个,我在网上狂找了一段时间的资料,把问题仔细研究了一下.呵呵.

Aly 发表于 2008-11-21 09:54:06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怎幺会出现皮肤病痒、黄疸呢?本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多数专家认为,妊娠时雌激素增多,肝脏对这种激素的代谢反应加剧或异常,因而影响了胆汁的形成和分泌,以致胆红素增高,出现黄疸。而瘙痒的直接原因则是一种胆酸盐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的结果。本症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发病倾向。多胎、多次妊娠妇女易患本病,这些事实都说明本症可能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病理过程。
   皮肤瘙痒比黄疸更突出、更常见。瘙痒先发生于手脚,逐渐扩展至腹部、面部、颈部。仔细察看皮肤,并无任何损伤。约80%病人的瘙痒开始于怀孕第30周前后,瘙痒程度不一,尤以夜间难熬。约2O%的孕妇有轻度黄疸出现,由于胆红素在尿中出现,尿呈茶色、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些人诉疲乏、食欲不振,偶有恶心呕吐,但大都轻微。肝脏可轻度增大或触痛。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病人症状往往不重,不会出现皮肤淤斑、牙龈或鼻出血,无蜘蛛痣。相反,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之一,则提示不是本病,而应考虑怀孕合并肝炎、胆道梗阻、急性脂肪肝、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或药物性肝损害,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本病最重要的特征是:所有的各种不正常现象在分娩后一定会消失,不论是自然分娩或手术娩出均如此,但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可稍晚,多在产后4-6周,所以不要过于着急。
本病的一般治疗是注意休息,休息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正确认识本病的性质也很重要。由于胆汁代谢障碍,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出现脂肪泻--吃油腻就腹泻,大便油花花一层。所以要低脂肪饮食。不要乱服药,以免损害肝脏。
      此病对母亲影响不大,对胎儿则安危未卜,故重点应监护胎儿。遇有下列情况提示病情较重:怀孕32周之前就出现了黄疸和瘙痒,怀双胞胎,母亲有泌尿系感染,以往曾因妊娠黄疸发生过流产等。此时最好住院治疗,一旦胎儿出现问题,可考虑中止妊娠,包括行剖腹产在内

Aly 发表于 2008-11-21 09:54:58

孕妇瘙痒不可小视
  在我国,肝内胆汁瘀积症是一种妊娠期常见病。一些怀孕的准妈妈们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走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皮肤瘙痒只是皮肤病
  许多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甚至妊娠早期就出现皮肤瘙痒。最典型的瘙痒是首发于手掌和脚掌,然后逐步延及小腿、大腿、上肢、后背、前胸及腹部;除了抓痕以外伴有皮损,瘙痒程度各有不同,可从轻度偶然的瘙痒直到严重的全身瘙痒,以致无法入睡。一些孕妇及家属以为只是患了一般的皮肤病而未引起重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应考虑是否得了妊娠胆汁瘀积症。这种病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为主,严重时可出现黄疸,少数患者有乏力、腹泻、腹胀等症状。出现了这些警示信号,孕妇应该及时就诊,以免病情继续发展。
  误区二:不会对孕妇产生不良影响
  当一些孕妇得知自己患了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后,周围一些“过来人”常安慰她们:“无关紧要,生了孩子就没事了。”的确,皮肤瘙痒和黄疸在分娩之后都会自然消失,肝功能也会恢复正常,但这种病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可引起早产和死亡。据报道,一些不明原因的早产和死胎就是由这种病而引起的。
  由上可见,孕妇一旦患了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就必须严密观察胎儿情况,勤数胎动,由家属听胎心,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遵医嘱服用中西药,以确保宝宝安全渡过难关。

Aly 发表于 2008-11-21 09:56:01

孕妇妊娠期易发的皮肤病
  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内分泌改变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皮肤也发生改变,有的甚至产生疾病。与妊娠有关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

1.妊娠性黄褐斑:妊娠期由于黑促素增加,促使黑色素增多,可引起皮肤色素加深,在面部可出现妊娠性黄褐斑。一般在分娩后即渐消奶,但不易完全恢复本色。

2.妊娠纹:在妊娠期间,弹性组织脆性增加,而致孕妇腹壁皮肤弹力纤维断裂,腹部可出现线状皮肤萎缩纹,一般称为妊娠纹,分娩后一般不能消退。

3.妊娠瘙痒症:有的孕妇在妊娠三个月后,全身或局部(多见于阴部)发生顽固性养痒,有时痒感甚剧,不能忍受,患处常被抓破出血。由于经常搔抓,全身各处常有抓良、表皮剥脱和血痂等。分娩后,瘙痒即可停止,但下次妊娠或服避孕药时可复发。

4.妊娠痒疹:好发于妊娠三至四个月的孕妇。皮损为全身散在多处的小结节或丘疹,伴剧痒,夜间尤甚。搔抓后常有表皮剥脱等改变。一般于产后三周内自行消退,也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但下次妊娠仍会再发。皮疹严重者可有死胎出现。

5.妊娠疱疹:通常发生于妊娠三至六个月时,开始可有全身不适、发烧、皮肤发痒等症状,数天后可出现红斑、丘疹样水泡等损害,往往集成群,呈环状排列。疱破后结痂,愈后留下色素沉着。在妊娠期中,病情往往反复减轻或加重,有的可伴有蛋白尿和血尿。一般在分娩前后疹开始消退,有时直到再时才痊愈。此病对母亲一般无危险,但死胎、婴儿先天性异常和新生儿死亡率可高达50%。

6.疹样脓疱病:常发生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孕妇,是一种少见的急性危重皮肤病,常突然发生。开始时,成群的小脓疱发生于成片的红斑上,以后脓疱陆续出现,常排列成环形,脓疱干涸后结痂,但其边缘可有新脓疱发生,严重者可波及全身。病人有寒颤、发烧、谵妄等全身症状,也可有呕吐、腹泻及蛋白尿等,血钙含量往往降低。孕妇常发生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数日后死亡者极多。幸而治愈者,下次妊娠时易复发。

此外,半数孕妇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致眼睑水肿,也可累及面部和手足。妊娠后期小腿尚可出现紫癜损害。这些皮肤改变一般于分娩后即可消退。

Aly 发表于 2008-11-21 09:58:50

不要忽略孕期的皮肤变化

      从受精卵着床的那一刹那开始,孕妇体内的荷尔蒙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造成皮肤上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这些皮肤上的变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怀孕时,皮肤正常的生理变化,这是多数孕妇都会发现或感觉到的,大多在产后会恢复正常,因此不需要特别的治疗。

  第二类是孕妇常见的皮肤病变,这些问题就要请准妈妈们尽快向皮肤科医生请教,以免延误病情。造成自己生理及心理上的负担。下面我们介绍第二类皮肤变化的特点和性质。

1、妊娠纹

  这是孕妇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其实妊娠纹是疤痕的一种,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怀孕时,肾上腺分泌的类皮质糖(一种荷尔蒙)产量会增加。使表皮细胞及掌管胎儿纤维合成的纤维母细胞活性降低,以至细细小小的纤维,出现断裂。

  二是怀孕中后期,胎儿生长速度加快,妈妈的肚皮来不及撑开,或是体重短时间内增加太快等,都会造成皮肤真皮内的纤维断裂。常见是在肚皮下、胯下、大腿、臀部、出现红色、微微凸起、皮肤表面看起来皱皱的细长型痕迹。慢慢地颜色会由红转为紫色,而产后再转为白色、凹陷的疤痕。

  妊娠纹一旦产生,将终生存在并无任何外用药物可以将之完全消除。避免体重突增、适当的运动与按摩,才是避免妊娠纹产生最有效的方法。

2、小赘肉

  准妈妈怀孕的后半期,除了发现自己皮肤变黑外,常会在洗澡、洗脸时,无意间在脸上、脖子、腋下或乳房下,摸到一颗一颗、突起来的小赘肉。这种大小约0.1-0.5公分之间,肉色或棕黑色,常常带有一个细长的柄的小东西,是一种皮肤的良性瘤,学名叫“软性纤维瘤”。这对健康没有妨碍,但如果觉得有碍观瞻,或因磨擦而觉得不舒服,那幺也最好请教医生。

3、青春痘

  怀孕时,受荷尔蒙的影响,皮肤的皮脂腺分泌量会增加,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孕妇只会觉得脸变油、鼻子变大。但在少数母亲的脸上,甚至前胸、后背、却会因为毛孔阻塞、细菌增生而产生恼人的青春痘。

Aly 发表于 2008-11-21 09:59:36

  下面为长痘痘的准妈妈,提出七点建议:

  (1)、保持脸部及全身的清洁。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清洁剂洗脸。洗脸时,轻轻按摩患处,以利毛孔畅通。

  (2)、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高热量及辛辣食物。怀孕当中,青春痘长得厉害的妈妈,坐月子时不要吃油腻的食物。

  (3)、不当的外用品会引发青春痘,或是让青春痘更加恶化。常可见到准妈妈们为了掩饰脸上的青春痘,擦了好厚好厚的粉底,一层又一层的盖斑膏。其实,这幺做,只会让毛孔阻塞更严重,而对青春痘没半点好处。

  (4)、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越紧张,越烦恼,青春痘长得越多。

  (5)、不要挤捏青春痘,以免手上的细菌造成二次感染,或是留下永久性的凹洞。

  (6)、把你目前使用的药品、保养品和化妆品带给皮肤科医生过目,让医生判断是否和青春痘有关。

  (7)、配合医生的建议按时治疗,才能得到适当的控制。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准妈妈请密切注意怀孕期间的皮肤变化